本报通讯员摄
李秋喜,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品牌中国年度人物”“人民社会责任杰出贡献人物奖”“中国酒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再一次见到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距离2月23日过去6个月了。他的办公室进进出出全是人,“没办法,都是要紧的事儿,必须马上解决!”李秋喜异常忙碌。
2月23日,无论对于汾酒集团还是李秋喜个人,都是非同寻常的一天。当日,李秋喜签订了山西国企国资改革中首个目标考核“军令状”,“完不成2017年经营目标,我将引咎辞职。”成为山西企业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资本市场对他的这一壮举反应极为热烈,汾酒股票应声大涨。前后2周时间,每股涨了10元钱。“这是市场对汾酒改革的积极认可,也是汾酒给股民的一点红利!”此后,李秋喜“忙碌”状态延续至今。
李秋喜内敛而低调,但改革浪潮中的汾酒已不容许他躲在企业身后。为汾酒代言、为改革站台,已成为他的责任和使命。
2月28日,在汾酒集团办公楼积厚堂,汾酒与下属各经营单位的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全程录像播出。会上,李秋喜在哲学层面提出他关于改革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唱好三首歌、下好五步棋,全力以赴打赢新时期汾酒改革攻坚战”。
第一首歌是《国际歌》,是改革的认识论问题。“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汾酒改革不等、不靠、不要,创造骄人业绩,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奋斗。
第二首歌是《团结就是力量》,是改革的方法论问题。“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只要精诚团结,结成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就没有爬不过的坡、过不去的坎。
第三首歌是《好汉歌》,是改革的实践论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要放开手脚、敢作敢为,闯出市场,参与、见证改革实践。
“汾酒的改革是先做增量,做大蛋糕,让职工得实惠,争取最大的改革合力。”李秋喜告诉记者,“汾酒集团董事会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整体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体制机制改革的15项主清单、24项一级清单、35项二级清单。这些清单内容,逐项明确了责任人、责任单位、时间节点以及交付成果,共同构成了汾酒体制机制改革‘1 n’系列文件。”
作为全省国企改革试点,省国资委对李秋喜也进行了经营充分授权。财务、人事等8项权力全部下放。最核心的一条是“董事长对经理班子有解聘权”,改革力度之大,为山西国企史上首次。
李秋喜也如法炮制,给了营销队伍充分的权力,实现了“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
问起在汾酒工作12年的最大感受,李秋喜感叹,“更多的是收获,付出没有收获多。汾酒是中国酒魂,是山西改革的先行者。现在就想带上大家,轰轰烈烈、痛痛快快干上一场。”此外,李秋喜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实现一个传统型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现代转型,“这是汾酒的一个大课题。”
深化改革对经营的活力激发是惊人的。控股上市公司山西汾酒纳入上证180指数样本股,自2月23日至8月22日,上市公司市值累计增长了114.1亿元,增幅达44.36%。截至7月底,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8.17亿元,同比增长7.47%;其中酒类收入41.54亿元,同比增长45.6%,完成责任书考核目标的62.46%。实现利润总额9.46亿元,同比增长108.55%;其中酒类利润10.41亿元,同比增长90.08%,完成责任书考核目标的99.38%,其他各项经营指标均全面显著提升。
今年白酒主业增长30%的目标,让李秋喜“压力山大”。上半年经营情况又让他信心倍增。“君子一 言,驷马难追。这是一场大考,必须考100分,99分也不行。”李秋喜坚定地说。正如体现他改革哲学的那三首歌,“不仅要唱好,更要唱出信心、唱出气势来。”本报记者 崔新龙 张临山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