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游戏教学。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
孤独症儿童亲自训练。
五年前,当爸爸妈妈发现漂亮活泼的辰辰先天失聪时曾痛不欲生。如今,6岁的辰辰不仅会叫爸爸妈妈、念儿歌、讲故事,还进了一所幼儿园,表现出超越同龄孩子的聪慧和活力。
辰辰这样的奇迹,在我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中并不鲜见。8月19日,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的多位专家告诉笔者,残疾儿童是最具抢救性康复价值的群体,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就极有可能产生奇迹。
更振奋人心的是,最近几年,我省残疾人康复救助政策也越来越给力,特别是国家“残疾预防日”的设立,将大大增进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推动全省残疾预防工作加快发展。
用爱为他们推开窗
在康复研究中心,笔者看到5岁半的脑瘫患儿阳阳和6岁的孤独症患儿涛涛,他们正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康复训练。经过半年多的训练,阳阳已经能扶着物体站立或被搀扶着行走了,涛涛也能够在妈妈的指令下做些跳越障碍物的动作了。康复治疗师刘军军告诉笔者,这些对正常孩子来说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对于这些身患残疾的儿童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脑瘫和孤独症患儿来说,家长是否能够坚持早期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聋儿康复中心的语训室,3岁的子嫣正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颜色。子嫣来自文水县,一年前通过国家“七彩梦”行动贫困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免费植入电子人工耳蜗,进入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据中心王菁萍老师介绍,遗传、难产、脑膜炎、中耳炎、药物过敏等先天或后天因素,都可能导致儿童听障,3岁前是聋儿的最佳康复时机,一定要相信科学,听障儿童一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明天!
用爱让他们前行
近年来,为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我省不断加大救助力度,优先确保更多的0-6岁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救助。像阳阳、涛涛和子嫣都是被救助的对象,他们的家庭在孩子0到6岁期间每年都能获得10个月的免费康复培训,为家庭减少了经济负担。
每位受助儿童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训练时,康复教师或康复训练师都会根据儿童不同的残疾状况制订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建立康复训练记录及初、中、后期的康复效果评估档案。通过每天坚持对患儿进行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训练,日积月累,大部分患儿的残疾状况得到了稳定,有些患儿残疾程度还得到明显改善。
康复中心的张甜老师告诉笔者,8月25日是全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在这里,我们希望广大市民以博大的爱去支持和包容这些不幸的孩子,同时,也希望家长充分重视残疾预防的意义,家中有残疾孩子的家庭要尽早走进专业康复机构,参与康复训练。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