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人才队伍和人力资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选准对象,多渠道、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提高农民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目标,取得培育效果。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人才队伍和人力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除了硬件的投入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对新型农民的培育。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2012年开始,中央连续6个1号文件,以及中办、国办多个重要文件都对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和安排。2016年中央1号文件单独列出一项,强调要定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强化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2017年农业部发布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找到了着力点。
★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其区别于传统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传统农民不是自主选择的职业,他们从事农业更多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正因为如此,许多农民虽然身在农村,心里想的却是让自己和后代摆脱农民的身份,离开农村,因此有许多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很多“空心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农业发展靠的是这样的传统农民,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现代农业水平需要的是新型职业农民,需要让农民成为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身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推动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而且务农人员“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未来谁来种地”的课题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会稳定一批农业从业者,继续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留守在农村,吸引一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立志奉献“三农”的年轻人回乡务农创业,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解决了“谁来把地种好”的问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如果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突出解决农村吸引力不强、发展机会欠缺导致的留不住人的问题。进一步汇聚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资源,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抓手和人才支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会让这部分职业农民更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促使他们可以依靠农业来持续增收,实现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通过这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探索和扩大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机制,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多渠道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选准对象,多渠道、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提高农民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目标,取得培育效果。
把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民作为培训提高的对象,重点做好培训。当前,我国有一大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在这些地方活跃着许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他们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营经验。以免学费、费用补贴等形式鼓励他们通过弹性学制、“半工半读”等方式接受专业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最大化地扩大现有规模和优势,使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
把到农村创业兴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作为吸引发展的对象,重点做好扶持。我们国家很多人都有回到农村、建设农村、回报家乡的愿望,有着回乡创业兴业的抱负,最需要的是政策的鼓励和扶持。通过土地流转、产业扶持、财政补贴、金融保险、社会保障、人才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让他们积极来到农村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抱负,有助于人才资源向农村汇聚。
把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民和涉农专业在校学生作为培养储备的对象,重点做好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做到后继有人,需要培养一批有较高学历、素质全面的后备力量。正在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民和涉农专业在校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更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更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要积极引导他们热爱劳动、乐于实践,学农、爱农、事农,致力于投身“三农”事业。一方面要做好课堂引导,更加重视农事劳动教育,在做好课堂知识教授的同时,加强农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锻炼;另一方面要进行正确的专业认知教育和职业教育,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特殊意义,鼓励他们学成离校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落到实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协调推进,才能保障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不断创新培育机制。要结合当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实际,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支持,不断健全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利用好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培训资源,让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来;探索建立起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等,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就地学习、教学观摩、实习实践和创业孵化场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教师力量缺乏,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探索建立起开放共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让各类培训能够更容易找到有针对性的师资力量,保证培训效果;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水平的培训班、研讨会等,为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更新知识的平台,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能力。
改善教学培训条件。加强培育基地建设,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遴选建设一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建立全国通用的教材资源库,构建完整的新型职业农民教学资源体系;利用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大投入开发网络精品课程等培训资源,让更多人接受到更优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执笔人: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齐利平)
转载于: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耀鹏